北京融协低空技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,打造低空领域协同创新示范标杆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动态 > 协会新闻 > 北京融协低空技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,打造低空领域协同创新示范标杆
2月20日,在北京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,北京融协低空技术专业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专委会”)正式成立。专委会是北京融协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,标志着北京融协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为纽带,抢占低空技术制高点的系统性布局迈入实践阶段,也为“以民促军、平急两用”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。
2024年,低空经济首次以“新增长引擎”身份写入全国两会《政府工作报告》;2025年初,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“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”,将政策蓝图转化为首都实践。当前,低空技术正从概念走向应用,无人机物流网络加速覆盖山区与城市、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重构灾害响应模式、智能巡检技术守护超大城市安全……这些创新不仅催化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,更成为国防安全与城市治理的“科技盾牌”。
北京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会作为首都军地资源对接的平台枢纽,依托会员单位在飞行器研发设计、通信导航、控制系统、能源动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积淀,以及军方、政府在低空安防、后勤保障等领域的迫切需求,率先发起成立专委会,致力于搭建一个涵盖“军政产学研用投”的综合交流平台,积极构建“技术-产品-场景-产业”全链条生态。
专委会由北航科研院副院长兼前沿创新处处长、中国指控学会无人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田大新教授担任主任委员。副主任单位和发起单位40余家,涵盖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、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等军工集团下属公司,清华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等高校、科研院所,以及北京衡宽低空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等低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等。成员架构充分体现“技术引领、安全为先、军地协同”的理念,通过聚合军方需求端、科研供给端与产业转化端的力量,形成闭环创新生态。
田大新主任在成立仪式发言中表示,专委会将围绕建设低空技术服务平台、构建低空技术专家智库、打造场景级解决方案三大核心使命积极开展工作。通过建设集成果转化、供需对接、保障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,打造全产业生态的服务体系;加强技术、产业、政策研究与标准制定,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构建高端智库;整合场景、技术、产品、规划、设计等资源,面向军地典型应用场景,输出整体解决方案,让技术从实验室“飞”向战场与市场。
接下来,专委会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——
行业研究与交流:搭建低空技术展厅,提供展示及对接服务。围绕军民两用,组织开展低空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。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、技术交流会等活动,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,促进会员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。
标准制定与推广:联合业内专家与企业,共同制定和完善低空技术相关标准,推动标准的广泛应用,提升行业整体规范化水平。
政策倡导与支持: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,反映行业诉求,争取政策支持,为低空技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产业对接与合作:搭建产业对接平台,挖掘低空相关应用场景,促进低空技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,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,助力企业拓展市场。
北京融协低空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,是协会落实国家战略的务实之举。专委会通过链接军方实战化需求与民用科技创新力,参与政策规则制定,进行技术转化应用,参与安全治理,为构建新时代首都新质生产力提供“融协样本”。